或許是因為接觸中輟生的關係,所以對於這部片特別有感觸,但我卻是個不會寫影評的人,無法描述的很好。

劇中描述的放牛班其實不屬於一般教育的範疇,而是一家輔育院,我猜想那相當於國內的教養院,專門收容在學校適應不良,有偏差行為的學生,或者家庭發生各種問題的學齡兒童,所以其實不可以稱為放牛班。

台灣的放牛班泛指學校裡的B段班,因為片名是「放牛班的春天」,我原以為場景應該會在學校,結果在輔育院,不過輔育院和感化院有些差別,感化院收容的通常是觸犯了刑法的青少年。

一個過氣的音樂家,到這家輔育院擔任代課老師,與這群行為偏差與家庭不幸的青少年們的相處,就是整部片的主軸,代課老師馬修是整部片的核心人物,原本瀰漫著不信任與體罰的輔育院,因為馬修的到來,而逐漸有所改變。

馬修老師一開始對這些學生無可奈何,感到灰心失望、心力交瘁,但片中可以發現,他的教學方法和與學生的溝通方法並不一般,以幽默化解危機,以對學生有幫助的方式處罰犯錯的學生,引導學生逐漸修正自己的偏差行為。

整部片的核心除了馬修之外,還有馬修的合唱團,以及合唱團的主唱,馬修到輔育院之前,其實也受到了挫敗,心中充滿了不安、無奈、沮喪,因為在音樂上的挫敗,使他發誓永遠不再作曲,但在開始教學生唱歌之後,他又重新找回作曲的心情,並組織了合唱團,這時候他發現了班上最彆扭的男學生莫翰奇,竟然有著天賦異稟的好歌喉,便一心一意的想引領這個學生往音樂方面發展。

從感化院轉來輔育院的孟丹,對馬修合唱團的發展與莫翰奇的安定,投下了一個不安定的問號,同時輔育院院長的體罰與連坐式教育,也因為孟丹的出現,而出現了問題。

合唱團表演的成功,不僅救贖了莫翰奇的心靈,也撫慰了馬修的心靈,同時給了他莫大的成就感。

故事最後,馬修因為孟丹縱火事件,而被院長開除,學生折了一大堆紙飛機送他離開,這一幕的處理很溫馨,只有學生揮別的手,與馬修感動與微笑的神情,讓我們猜想,馬修不是離開,而是找尋另外一個地方重新開始,那邊也會有一群人們眼中頑劣的小孩,馬修會以同樣的耐心、愛心與智慧,引導他們走向正途。

我以前帶的中介班學生,情形並沒有比這些學生嚴重,但他們一樣被大部分的老師和家長視為頑劣、無可救藥,有時候他們真令人生氣,不管是態度、禮貌、服儀、說話、談吐都是,我也會覺得這些學生真是糟糕到極點,有時候我會想,為什麼這樣的自己,要來和這些學生生氣呢?若是不當老師,自己有其他的路可選擇。

但是,我總想到他們的家庭背景,大部分的中輟生家庭都不健全,是的,幸福的我,一直都有其他的路可以選擇,但他們生長在不健全的家庭,卻是沒得選擇的。生長在幸福家庭的我,或許無法體會他們的無奈與苦痛,不過,至少我能對他們多點耐心與包容。

在我與他們相處的十八個月裡,不管我勸導了他們什麼,總是繼續犯錯、態度不良,我也會因此感到不被尊重或不愉快,但是我會提醒自己那並非他們的錯,而是他的家庭沒有給予他良好的教育,現在,要由我們來幫他,至於,能幫多少,我也不知道,我想,只要在他們這段青黃不接的歲月裡,陪他們走過一段,那也就足夠了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perd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