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最近常在想,大部分的臺灣人想要的,到底是什麼?

假設中國對台灣是完全沒有敵意,完全遵守服貿簽訂對台灣有利的內容,也如馬總統說的,服貿簽了之後,台灣經濟會好轉,大家(我想應該還是指企業主,至於企業主賺了錢會不會雨露均霑給他的員工,這就不能確定)能賺更多錢,不過根據其他各國簽訂類似協定的歷史經驗顯示,台灣最後會發展成類似美、日、韓的企業體系,那就是大公司、大企業不斷的併購沒有競爭力的小企業(根據兩岸競爭力來看,應該是台灣中小型企業會大量被中國收購),正式員工大量替換成派遣,那麼,未來台灣大概會是什麼樣的社會狀況?

首先,台灣未來的中小企業與服務產業會在一、二十年內逐漸被併到大企業旗下,或者出走到中國,能留在台灣的,大部分是因為有中資撐腰,併購告一段落後,可能會出現比現在更多的大企業,這些大企業會比現在更有競爭力,但幕後老闆可能不是台灣人,而是中國人,到時候台灣人不管到哪工作,背後實質上的⋯⋯老闆,很可能都是中國人,想找一個純台灣本土企業,或許會很困難

再來,若中國要到台灣設點,可能會找尋台灣一些比較優質小型的企業收購,包括土地、店面、員工等等,以目前中國資金充裕的狀態下,很可能會以優於市價的價格收購,這樣一來,熱錢湧進,勢必會帶動台灣另一波的地價上漲,然後物價跟著上漲。一塊地、一間房子由一千萬漲到兩千萬,對有錢的企業主或資方來講,只是數字變多,他們可以藉由其他生意或其他土地漲價賺回來,但對我們這些薪資階級來說,一千萬還有希望能買得起,但兩千萬大概就此生與買房、買地無緣了。所以,未來的年輕人,絕大部分,地價會飆漲到他們完全不敢奢求買房子的程度,就像現在的香港,中國也沒想陷害香港,但香港現在地價貴到一整個不行。

簡單來說,服貿簽完之後,台灣或許會變得有錢,但變有錢的卻不是我們這些員工,而是有錢人。聽起來很弔詭,但事實上:「服貿就是個讓有錢人變得更有錢的協定」,然後到時候我們得求神拜佛,希望他們能把賺的錢,分一些給員工。然後,我們的GDP會增加,但窮人沒有變少,因為有錢人增加錢的比窮人少賺的錢要來得多,在歐、美、日等國大概就是這樣的社會狀況,所以這些國家有良好的社會福利,來解決過度自由競爭所帶來的極度財富分配不均現象。

但台灣並沒有,所以,你是要叫那些窮人去偷去搶嗎?所以,未來犯罪率或隨著窮人和失業率的增加而上升,治安也會跟著變差,這是我所以預想的台灣未來。台灣年輕人很可能未來想自行創業,會發現他有的錢,連個廁所都買不起,連塊10坪的店面都租不到,只好繼續領著少少的薪水,也不敢成家立業、不敢生小孩,唉聲歎氣的度過一輩子。

台灣人需要的應該不是這樣對未來,台灣人需要的是,一點點的小確幸。

近來的台灣,已經演變成重視生活,更甚於賺錢的生活型態,每天早上一杯咖啡,喝個下午茶,晚上找朋友聚餐,抱怨政府無能、老闆囉唆、老婆管太多、老公不體貼、兒子女兒不聽話,晚上再去吃個宵夜。假日時到網路上或新聞報導中,傳說中的小店、老店、名店去吃點不一樣的,去看部電影、健身房運動一下、參加路跑、騎個腳踏車、參加各種展覽。

當在做這些事時,我們都能確實感受到一種小但確實的幸福,我想,這才是現今台灣人想要的,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街頭有愈來愈多的咖啡店,你家附近的巷子裡有愈來愈多的小店,還有愈來愈多的文化產業興起。

事實上,台灣的年輕人並沒那麼一心一意想賺錢,沒那麼愛錢,想開咖啡店的(dj也很想開一家……),搞不好比想進台積電的多很多。年輕人們比較想做自己喜歡的事,當然若想做的事能順便賺錢是最好。是的,台灣人不喜歡搞大的,我們喜歡小而美的,我們注重生活更甚於賺一堆錢,我們喝咖啡喜歡去有特色的小店、吃東西喜歡到小巷子尋找驚喜。

所以,我們真的需要服貿嗎?

我覺得,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幸福經濟,該是以扶植各中小企業和服務業在台灣落地生根發展的經濟型態,而不是讓他們與大企業競爭,最後免不了被併購命運的歐、美、日式經濟型態。

有點像是春秋時代百家爭鳴,各行各業都端出自己的特色跟創意,讓台灣人的生活更豐富、更多驚喜,我們要發展的是相關文化、觀光、文創、電影產業,而不是唯利是圖的金融業,會工作到沒日沒夜的電子業(dj以前就是學這個的,後來考慮到生活品質,才會放棄)。

台灣現在,或許不是個適合賺大錢的國家,但絕對是個適合生活的國家。

「慢活」是台灣目前的生活寫照,現在是,以後希望也是。

所以,在討論到底需不需要服貿之前,不妨先問問自己,我們想要的是什麼?

天佑台灣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perd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